保健食品如何正確保存?這6個細節請特別注意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但如何正確存放才能確保健食品沒有受潮、品質完善呢?常見的PTP泡殼包裝雖有塑膠膜包住,仍要留意防潮;凡開封後的產品,都應盡量在建議的使用日數內完成,開封後乾燥劑應立即丟棄,不需再放回罐子內、並非所有保健食品都適合冰冰箱,此外,食用保健食品時應避免用手直接深入瓶中拿取。

 

目錄: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據統計,自COVID-19疫情後,民眾的保健觀念更是水漲船高。市調數據顯示,每100位台灣人,就有55位在過去一年購買過保健食品。[註1]但是保健品買這麼多,如何正確保存,避免產品受潮、變質就是一大學問了。以下保健食品的正確存放觀念,你做對了嗎?

preserve-nutrition-supplement

 

一、PTP泡殼應放進防潮袋或防潮箱

PTP泡殼是保健品常見的包裝,由鋁箔、塑料薄膜和熱封膠層組成。許多錠劑、軟膠囊、硬膠囊都會使用這款包裝,但要留意的是,PTP泡膜透明正面的凸起面,具有通透性,雖能延緩接觸空氣、水氣,卻不代表完全阻隔。[註2]

因此,把保健品外袋拆開後,若PTP泡殼長時間直接暴露在空氣中,仍可能會造成內容物受潮,需盡快食用完畢或另找其他防潮盒保存。

packings-pills-capsules-medicines

 

二、保存期限只適用未開封的產品

存期限是指「產品從製造日起算,在未開封與良好的保存條件下,能維持產品價值的參考時間」。因此,假設產品的保存期限是2年,經開封後,有效期限的參考價值就更不高了。

一般來說,產品份量為幾日份,就應當在幾日內食用完。最晚也應該在3-6個月內吃完,因為產品開封後接觸空氣、水氣,活性就會開始下降,以台灣濕熱的氣候環境來看,保健食品很容易受潮、變質。

expiry date

 

三、開封後的乾燥劑與棉花應立即丟棄

打開罐裝的保健食品後,你可能會發現這些東西:棉花、塑膠袋、乾燥劑。乾燥劑的功能是吸附包裝內部的水氣,減少產品受潮、降低活性;海綿、塑膠袋作為緩衝物,是避免運送的搖晃過程中,破壞膠囊或錠片的完整性。

基本上產品開封後,這些東西都應該取出來,否則吸取大量水氣的這些防潮添加物又塞回瓶罐中,只會加速產品受潮、變質。[註3]

desiccant

四、不是所有保健品都適合冰冰箱

在多數人印象中,冰箱就如同保鮮食品的萬能寶箱,想延長物品保鮮,丟進冰箱就對了!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冰箱內雖然低溫,但濕度也高,如沒有特別說明需放進冰箱冷藏層保存,基本上置於乾燥、非太陽直射的陰涼處即可。更進一步的作法,選擇防潮箱置放也是不錯的選擇。

refrigerator preservation

五、避免手直接深入瓶罐內

人的手長時間活動,自然會接觸到許多看不見的細菌,如果將手直接伸進瓶罐內拿藥,會把細菌帶到瓶罐內,汙染保健食品。建議服用保健食品前,先將手部消毒,再將膠囊、錠劑倒在手上,也可以找乾淨的服藥小容器(小量杯、罐裝蓋子),間接倒進口中,避免手直接接觸產品。

take the pills

六、分裝到小藥盒的保健品勿超過一週份

有些人為求便利,會將日常用的保健食品分裝到小格裝的藥盒中,但無法確保小藥盒的密封性是否足夠,倘若出國一個月,就將一個月份的保健品需求量都裝進去,對藥劑本身可能會有防潮、氧化的險,建議準備的份量以不超過一週為基準。

pill-box

Miyabi提供的6種保存細節,希望大家都能在把保健品吃下肚前,多加確認、避免NG動作。最後,雖然買保健品為身體補給是好事,還是要衡量自己的需求,不要囤貨、買太大罐的容量,最後吃不完放到過期,反造成浪費,還傷了荷包!

 

參考資料

註1. 保健食品疫後的下一哩路:2023年市場需求回落,電商為招攬新買者鋪路|連結
註2. 保健品買液體比錠劑好?常見劑型優缺點大公開|連結
註3. 關鍵3問 這樣保存保健食品,對嗎|連結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