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知多少》維生素的命名?有維生素F嗎?和礦物質的區別?
維生素不像碳水化合物、脂質、胺基酸,能供給人體能量。但缺乏維生素可能會引發各種健康問題,例如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夜盲症,缺乏維生素D可能影響血液鈣平衡等。維生素在體內的需求量雖然相對較少,但作為輔酶角色,對於人體新陳代謝、能量調節卻有功不可沒的價值。一起來了解維生素的歷史知識!
目錄:
維生素如何命名?
維生素又稱「維他命」(Vitamin),最初是由波蘭化學家卡西米爾·馮克(Kazimierz Funk)於1912年提出的。他從米糠中提取出一種能夠治療腳氣病的物質,並將其稱為「生命胺」(Vitamine),這個名稱由拉丁文的「vita」(生命)和「amine」(胺類)組成,後來的研究發現,許多維生素並不屬於胺類,因此最後將「生命胺」中的「e」去掉,統一稱為「維生素」(Vitamin)[註1]。
最初科學家們按照發現的先後順序排列,依序命名為維生素A、B、C,並打算一路命名到Z,但後來科學家發現,維生素B是八種水溶性維生素的複合物,因此現有的維生素命名,並不全然都是依照發現的先後順序[註2]來命名。
維生素A、B、C、D、E...有維生素F嗎?
歷史上曾經有過維生素F。一開始科學家將維生素B又細分成兩種:維生素F和維生素G。但有科學家認為既然這兩種維生素是從維生素B「分家」出來的,那麼應該稱作「維生素B1」、「維生素B2」。
1927年,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直接將這兩種營養素官方認定為「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此後維生素F和維生素G就愈來愈少人使用。
然而,後來又有科學家把「維生素F」用來指稱「必要脂肪酸」,剛好脂肪酸的開頭Fatty Acid也是F開頭。
如今,仍可以看到有些人將維生素F視作Omega-3 (ω-3)、Omega-6 (ω-6)。但還是要提醒一下,雖然某些文獻上曾提及過維生素F,可隨著科學進步,維生素的定義更為嚴謹;脂肪酸事實上就是脂質,是提供人體能量來源的營養成分,與維生素「微量且健康必須的有機化合物」定義有很大的出入,所以目前維生素F並不被正式認可為一種維生素。
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區別?
常常聽到一些營養相關的保健廣告台詞:「富含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這兩種營養素似乎很容易被擺在一起,但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
礦物質其實就是我們國中學過的化學,被要求必須背的滾瓜爛熟的「元素週期表」,上面的原子或是離子元素(且排除碳、氫、氮、氧這四種生物體的基礎元素)。由於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礦物質,因此,就必須透過飲食攝取來獲得。
維生素如其名,是幫助人類維生的物質、行細胞化學反應的輔因子,更是幫助酵素催化的超級助手!如果身體缺乏維生素,維持生命的各種化學反應就會無法正常發生,因此維生素相當重要喔。
常見的維生素種類
維生素又分為「水溶性」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以及「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
作用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