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糖為什麼在舌尖滋滋作響?揭童年古早味糖果跳動原理
跳跳糖的彈跳魅力,是因為將細小高壓的二氧化碳氣泡包覆、溶入糖果中,吃跳跳糖時,口水融化粒狀糖粉,原本「被封印」的二氧化碳就會釋放,嘴內產生逼啵逼啵的氣爆感!
目錄:
你還記得童年在柑仔店買的跳跳糖嗎?沾著糖粉的棒棒糖放進口中,跳跳糖在舌尖飛舞跳躍,滋滋聲與甜蜜蜜的口味,讓每個小朋友都感到新奇、喜歡!但你知道這款會在口中跳來跳去的糖果,背後藏著什麼原理嗎?
跳跳糖為什麼會跳?
跳跳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莫過於當它觸碰到舌尖,顆粒糖粉融化、迸裂,發出逼啵逼啵的趣味口感!跳跳糖獨特的彈跳魅力,源自於一個關鍵角色——二氧化碳。
和一般的硬糖製程類似,先將原料蔗糖、玉米糖漿、調味劑與少量水加熱、混合,接著將溶液繼續往上加熱到約150度C,讓沸點較低的水分蒸發。此時重頭戲來了!將二氧化碳加壓打入糖漿溶液,待糖漿冷卻後,細小的高壓二氧化碳氣泡就會包覆、溶入糖果中[註1][註2]。
吃跳跳糖時,當口水融化粒狀糖粉,原本「被封印」在糖粒裡的二氧化碳就會瞬間釋放出來,在嘴內產生逼啵逼啵的氣爆感!
跳跳糖是誰發明的?
跳跳糖的創意,最早是由美國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化學研究員 William A. Mitchell 於1956年取得專利,並在1975年上市推出[註3]。
十六、十七世紀,日本政府大力推動政治改革,引進西方知識、技術,被日本統治過的台灣,自然也承接了日本殖民時帶來的西方文化。在日本人的推波助瀾下,跳跳糖便成為當時被帶進台灣社會的童趣商品。
跳跳糖會讓小孩胃爆炸?
儘管跳跳糖的創意風味讓人嘖嘖稱奇,但剛推出時,跳跳糖的趣味口感仍引起大多家長們疑慮:「吃進肚子裡的跳跳糖果是否會造成胃部爆炸?傷害到人體呢?」
為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還特別設立一條服務專線,向民眾解釋跳跳糖的安全性,並透過公開聲明、大型刊版廣告、傳單,積極闢謠、說明跳跳糖的原理。
說穿了,跳跳糖就好比可樂的固態形式,把溶進液態可樂的二氧化碳,轉溶解到固態糖果中,就是我們所吃到的跳跳糖了。
Miyabi 哇酷哇酷綜合B群 無藥味好入口
了解跳跳糖的原理後,是否想來一包跳跳糖,重溫童年的美好回憶呢?推薦長大後在各個人生階段打拚、朝午晚九的你,適時補充身體能量、還能甜甜享受兒時的吃糖樂趣。
跳跳糖再進化!
- 嚴選高品質維生素B群
- 維生素C、鳳梨酵素添加
- 一開即食,不配水也行
- 隨身攜帶,小包方便
- 無B群藥味,好吃才願意天天吃
1. 舌尖上的刺激!為什麼跳跳能嘴裡跳舞?|連結
2. 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國際中文版 9月號/2015年第12期|34 跳跳糖的科學
3. 維基百科:跳跳糖|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