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帶出國需不需要分裝?保健食品買回台灣有什麼限制?

旅遊旺季,大多家庭都會選擇在孩子放長假的時間,把握機會出國旅遊。但為避免發生水土不服的狀況,許多人會特別攜帶暈車藥、腸胃藥或是日常服用的保健食品,這些可不可以分裝?有什麼需注意的事項?平時固定服用醫師開立處方藥的人,又該在出國前留意什麼呢?

 

目錄:

 

【 出國準備 】 

Outbound-packing


保健食品帶出國,需不需要分裝?

原則上,任何保健食品建議不要分裝到夾鏈袋或是獨立分裝盒內,盡量保留在原本的瓶、罐或是盒、袋裡面,才能避免因來源不清楚,導致海關存疑、誤會。

如已遺失原包裝,但仍需攜帶,建議將保健食品的品名、資料或是照片都事先整理好,若真的被查驗人員上前詢問,才能有文件佐證,不因此延誤旅遊時間。

有的保健食品在台灣被視作「食品」,在國外卻被認為是「藥品」,因此凡成分具有調整體質、改善健康效果,都應考量「資訊是否清楚、會不會被海關質疑」的狀況。

 


液態食品不得超過100ml

有些家長會帶嬰幼兒出國,隨身會攜帶液態副食品(粥或嬰兒牛奶)手提上飛機,請遵從「單瓶不超過100ml」的規範;超過者就必須口頭向安檢人員說明,經同意才可上飛機喔(但這就滿耗費時間的)。

 

【 入境規範 】

Immigration-precautions


保健食品買回台灣有什麼限制?

台灣人尤其喜歡至日本旅遊,一口氣就會買回許多保健食品,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攜帶入境的保健食品請遵守以下原則,才可免申請查驗,合格通關。
 

❖ 粉狀保健食品

如膠原蛋白粉、益生菌、膳食纖維、乳清蛋白、營養奶粉等(MIYABI哇酷哇酷綜合B群也是粉狀劑型唷)

Powder-health-products


以台灣的外交部入境規範來說,錠狀、膠囊狀食品,每種至多12瓶(盒、罐、包、袋,以原包裝為限),合計不得超過36瓶(盒、罐、包、袋,以原包裝為限)

❖ 錠狀、膠囊狀保健食品

如魚油、發泡錠、口嚼錠、維生素、鈣片等。

tablet&capsule


粉狀的保健食品,會歸類到「食品」管制,價值不得超過一千美元,且重量須在六公斤以內。以上提及的保健食品皆是以自用名義入境,且必須是「完整的包裝」,不可進行分裝。如日後被查出私自進行販售,將依《食安法》,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緩,還可能涉及同法第83條刑責。

❖ 中藥材

如紅棗、肉桂、桂花、銀耳、枸杞、人參等。

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每種可攜帶1公斤,不得超過12種,且不可以超過三個月用量。


【 處方藥注意事項 】

如果在國外看醫生,攜帶西藥品返國,或者因健康需求,本身即攜帶西藥品出國,建議就診院所開立的疾病證明書、藥單處方箋,都最好一併攜帶,且中英文皆具備為佳。

如藥品屬於非管制的處方藥,以台灣的入境限制而言
➜ 未準備醫師處方箋,攜帶藥量以 2 個月用量為限。
➜ 有攜帶醫師處方箋,且是開立的合理用量內,則以 6 個月用量為限。

特別注意的是,如果藥品屬於管制用藥,像是焦慮用藥、鎮定劑屬於管制藥品,有隨身攜帶的需求,醫師開立的處方箋絕對不可不帶,並請確實事先申請「病人隨身攜帶管制藥品入境出境中華民國證明書」,否則海關將視作違禁品,當場被扣押。

❖ 藥品資訊補充

  1. 關於管制藥品之分類、分級問題,可參考食藥署網頁/管制藥品業務專區。

  2. 關於其他藥品分類問題,可利用食藥署「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網頁,輸入中英文品名或主要成分予以查詢藥品類別。

  3. 於出國前,亦可查詢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瞭解入境當地國是否有特殊規定,以免誤觸入境國法律。


除了參考台灣法規,旅遊國家的規定也應查詢清楚


最後,由於每個國家的出入境限制不一樣,對於保健食品、藥品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建議事先仔細查詢清楚,才不會壞了旅遊的興致唷。

 

參考資料

1. 出境旅客-臺北關中文版網站 |連結
2. 攜帶自用藥物(桃園國際機場)|連結

3.國人出國如需攜帶藥品入境他國,須遵循入境國規|連結

4.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制署 |線上申辦項目表單|連結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