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後身體會有哪些變化?預防這些健康危機,才能老慢一些,走更長遠

「年紀有了,少吃一點,對身體比較少負擔」身為壯年期的五、六年級生們,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想法?明明生活作息都沒有改變,偏偏體力還是比十年前更差了一些,飲食習慣也必需做調整,否則再大魚大肉的嗑飲美食,腰圍多一吋,下一回的健康報告結果就多一條紅字

 

目錄:

medium-shot-smiley-people-taking-selfie

五十歲如人生分水嶺,人生歷練多,心智更臻成熟,但歲月無情帶來的老化毛病,如不加以節制、留心,很可能在無形之中影響生活品質。以下,哪些健康問題是五十歲壯年們需特別注意的呢?

一、代謝問題

年過五十後,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會逐漸下降。研究顯示,每過十年,基礎代謝率就可能下降1%至2%。這意味著,身體在靜止狀態下耗費的能量減少,因此容易增加體重並囤積脂肪。想維持體態,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規劃低衝擊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或者訓練平衡、柔軟度又可增進心靈平靜的瑜珈課程。

二、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約發生在45-55歲之間,因為雌激素急遽下降,常見熱潮紅、盜汗、情緒波動的狀況,最明顯的改變在於停經發生。男性更年期約從40歲後開始,並持續至老年,主因與睪固酮下降有關,雖然症狀不如女性明顯,但也會出現情緒低落、疲倦、性功能減退、肌肉質量下降等變化。

三、癌症風險

年齡增長,人體各功能和免疫力都會下降,細胞分裂和修復力降低、DNA損傷累積,都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尤其長期有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者,罹患肺癌、肝癌、胃癌的發病率也比一般人更高。建議盡早修正生活方式,並透過定期篩檢、及早評估,降低癌症發生的機率。

四、心血管疾病風險

年齡、慢性疾病與生活方式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俗稱的「三高危機」: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需在飲食上有所節制,如攝取全穀類、低脂乳製品、高纖維蔬果,幫助控制血糖;攝取類富含胡蘿蔔素、花青素等天然抗氧化劑的蔬菜水果,幫助降低動脈硬化的風險

五、骨骼和關節健康

骨質疏鬆和關節炎在五十歲以上的人群中相當常見。被稱為「無聲疾病」的骨質疏鬆,一開始沒有明顯症狀,這讓許多人處於高風險狀態仍不自知。據估計,50歲的女性在餘生中發生骨折的機率約為三分之一,男性則為五分之一。為了減少骨質流失,飲食上的調整至關重要。豆類、牛奶、綠葉蔬菜能加強鈣質攝取,此外,注意咖啡勿攝取過量,否則也會影響鈣質吸收喔。

六、心理健康

許多人在五十歲左右會面臨中年危機,伴隨著對人生意義的重新思考、職業變遷、家庭角色變化等,可能出現焦慮和抑鬱情緒。研究顯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會直接影響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質量。建議透過規律運動、社交或是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來維持正面的生活態度。

 

全球進入長壽世代!最長壽國日本,在200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台灣65歲人口也將攀至20%,成為超高齡社會之一。年過半百的人數將成為常態,在人生下半場開始前,請記得多關照自己,在飲食、運動、起居中實踐改變,才能越活越精彩自在!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