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長壽更重要的是健康!認識「健康餘命」、「平均壽命」

 你聽過「健康餘命(Healthy Life Ex pectancy, HALE)」嗎?健康餘命和「平均壽命」的意義不同,平均壽命是指一名新生兒在特定時期內,根據當時各年齡組的死亡風險,預期能活的歲數。

 

目錄:

為什麼我們會開始關心「健康餘命」呢?

健康餘命,是指在不需要依賴他人、身體健康的情況下,預期能存活的歲數。相比於「活到幾歲」,健康餘命更關注生活的質量而非單純的壽命長度,因此更反映出一個人生活中的幸福和健康程度。

健康餘命與平均壽命的比較

健康餘命

平均壽命

定義:在健康狀態下(不考慮疾病或失能)的預期壽命。
意義:能推測人們在老年時期將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定義:基於死亡風險計算出的預期壽命。
意義:反映整體社會的醫療水平和生活條件。


假設在某個地區的平均壽命為80歲,但健康餘命只有70歲,代表人們在老年時期可能會經歷10年的不健康狀態。
 

各國健康餘命(HALE)比較

國家

零歲平均餘命

健康平均餘命

不健康存活年

香港

84.7

76.1

8.6

日本

84.5

74.9

9.6

瑞士

83.6

74.1

9.5

新加坡

83.5

76.4

7.1

義大利

83.4

73.6

9.8

西班牙

83.4

74.3

9.1

澳洲

83.3

72.8

10.5

冰島

82.9

73.4

9.5

以色列

82.8

73.4

9.4

南韓

82.8

73.1

9.7

臺灣

80.7

72.2

8.5

美國

78.9

68.6

10.3

中國

76.7

68.9

7.8

印度

69.4

59.8

9.6

南非

63.9

56

7.9

 

社會發展與健康餘命的影響

asian older couple exercise outside

健康餘命的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若要提升「健康餘命」,關鍵在於改善當地的醫療設備、增進公共衛生政策。然而,隨著經濟水平發展至中高階段,健康餘命的增長速度卻有漸緩的趨勢。這意味著,高度發展的社會在經濟成長的同時,「人民健康」卻未必跟著提升。

已開發社會中存在的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恐怕是已開發國家首當其衝、需面臨的健康議題。正如聯合國對健康的定義:「健康」是一種身體、心理和社會的完整安適,而非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衰弱。因此,我們應更重視以下三個健康指標,而非單純的長壽。

你健康嗎? 以下三指標,是你應該關注的面向

身體健康:身體各器官和系統正常運作,無疾病或虛弱。
心理健康:能夠認識自己的潛力,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並有效地參與工作及社區活動。
社會健康:能與他人和諧相處,融入社會制度和道德觀念。

➤ 延伸閱讀:什麼是亞健康?全球80%人都處在這個狀態!

An Asian happy seniors elderly are video calling , relax at home, smiling healthy senior retired grandparents, older grandparent technology concept
在追求長壽的同時,「健康的餘命」的概念,提醒我們活出「健康」的生命價值,當一個人擁有高品質的健康餘命,更代表著這些年歲裡,充滿活力、自主,並真正享受生活每一刻。其價值遠大於延年益壽,是屬於現世代的我們,追求長壽的最大意義。

 

資料來源

1. 風傳媒:新聞辭典》平均壽命、平均餘命及平均死亡年齡,到底哪裡不一樣?|連結

2. 醫聯網:台灣人平均壽命跌破80歲!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如何追求「健康餘命」?|連結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