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解密: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幾歲開始適合吃?如何養成保健習慣?

台灣人是出了名的愛吃保健食品,根據尼爾森統計,台灣與美國並列全球吃保健食品比率最高的第四名。有網友在PTT社群平台上亮出自己一天吃的保健食品:益生菌、B群、魚油、葉黃素、鈣片、膠原蛋白飲,照片引起眾人苦笑:「光吃這些就飽了!」到底我們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幾歲開始吃適合?一天可以吃幾種?本篇文章帶你拆解保健食品迷思,了解正確食用方式,邁向更健康生活。

 

目錄:

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

許多人對於保健食品的印象,八九不離「提升抵抗力、補充全方位營養、積極迎向健康生活品質」這些概念。我們主要可以從下列各面向進行探討:

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

(1) 食安疑慮
土壤過度開發、化學肥料普及、生產者改變飼養與種植方式等原因,追求快速、巨量化生產的背後,代價是「食物營養純度不如以往」這個不爭事實。按理說,三餐均衡即可不仰賴保健食品補充,但充滿擔憂的養殖、培育環境,影響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因此食物安全至今是我們需要付諸心力關切的議題[註1]。

(2) 速食文化
上班族生活節奏明快,大多人不在意營養標示,三餐隨意解決,囫圇下肚。為求食品色香味俱全,這些唾手可得的商品,多添加香料、色素,具高油脂、高糖分、高鈉含量的特徵。吃的時候既紓壓又暢快,卻無形增添多餘熱量,且該攝取的維生素、膳食纖維也明顯不足。

(3) 個別營養需求
不同族群會因為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等因素,對營養需求有所差異,例如:

不同族的營養需求

  • 孕婦建議補充 葉酸、DHA

  • 銀髮族建議補充 鈣質、葡萄糖胺、軟骨素

  • 運動員建議補充 鎂、鉀、維生素C

  • 外食族建議補充 益生菌、綜合為他命

  • 素食者建議補充 維生素B12、鈣質、蛋白質

因此針對個別需求,選擇合適的營養補給品也相當重要。

(4) 降低生病機率
人一生中難免會遇上健康狀況不佳的時候,在疾病嚴重到身體出現明顯徵狀前,會有一段「潛伏期」,若能在潛伏期階段,就時時刻刻補足豐沛營養素,增強自體免疫力,或許就能避免生病,或者至少讓病情得以減緩一些。

 

幾歲開始吃保健食品?一天可以吃幾種?

保健食品的種類有哪些


開始吃保健食品的年齡沒有固定標準,因為這取決於個人的健康狀況、飲食習慣以及營養需求。例如嬰兒出生剛滿6個月,是生理發展最迅速、關鍵的時期,媽媽除了提供母乳,也可以依照醫師給予的建議,選擇合適的嬰兒專用配方奶,作為營養補充,配方奶即為保健食品的範疇。坊間常稱的「保健食品」廣泛定義有以下四類[註2]:

  • 特殊營養食品 (如: 疾病營養均衡配方、嬰兒配方食品)

  • 機能性食品 (如: 益生菌、優酪乳)

  • 膳食補充食品 (如: 綜合維他命、B群)

  • 健康食品 (如: 有小綠人標章)

 

那麼,一天可以吃至多幾種保健食品呢?原則上,與上述的概念大同小異,能吃幾種還是得依照個人需求而定。倘若經醫師、藥師評估,有服用的需要,敬請遵照醫師指示服用。
然而,保健食品當然不是吃愈多愈好,過度依賴保健食品,長期下來可能會干擾處方藥或其他補充保健品的效果,甚至引起副作用;且身體對於營養素的吸收能力有限,過量攝取的營養素,最終還是可能被排出體外[註3]。

 

為什麼保健食品吃了沒感覺?

front-view-woman-dealing-with-imposter-syndrome


(1) 請給身體一段 「調理重建期」
吃保健食品的用意在於補足日常飲食中缺乏的營養素,並循序漸進的調理體質。想看到效果,請保持耐心,持續、穩定的補充保健食品,讓身體慢慢產生變化[註4]。

(2) 生活作息太不規律
有些人雖然購買保健食品想作為日常營養補給,但生活作息仍然紊亂、三餐不定時、熬夜晚睡......這樣的生活起居當然會影響保健食品的吸收效率,最終讓身體機能愈變愈糟,連保健食品也無法拯救!

(3) 保健食品放太久
如果保健食品大量囤貨,沒有注意有效日期,或者開封後隨意放置,導致保健食品變質、受潮、活性下降,這樣的狀況下,產品本身已經失去效果,吃起來當然會感覺無效。

 

➤ 延伸閱讀:保健食品如何正確保存?這6個細節請特別注意
 

 

懶人族必看:3習慣決定健康品質生活

如上述所建議,保健食品最佳的服用方式就是固定時間、規律攝取。千萬別把懶惰當作藉口,Miyabi提供幾個簡單方法,讓你輕鬆建立保健習慣!

懶人族必看:3習慣決定健康品質生活

(1) 將保健食品置於顯眼的地方
放在顯眼的位置可以增強視覺提示,提高依從姓與服用動機,如:將B群放在辦公桌、床頭櫃或是玄關櫃上,可以提醒在吃早餐時、外出前或是午睡醒來後順手補充。

(2) 設定鬧鐘按時吃保健食品
鬧鐘能提醒你在特定時間服用保健食品,避免因忙碌或遺忘而漏服。有些保健食品在特定時間服用,效果最佳,例如鈣片通常會建議在晚上的時候吃,因為夜間骨骼對鈣的吸收能力最強。

(3) 建立「習慣堆疊」,與舊習慣綁一起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建立習慣最困難的地方莫過於「行動」這件事。該如何行動?可以先從一件原本就很享受的事情建立連結,亦即在舊有習慣上,再加上新的習慣行為,例如與原本的用餐習慣綁在一起,選擇在午餐後固定服用魚油,幫助Omega-3脂肪吸收[註5]。

 

最後,提醒大家:保健食品的功能在於營養補充,與提供身體正常運作熱量的食物是不同的,保健食品無法取代食物。若想打造健康、活力的生活品質,除了保健食品輔助,別忘了最根本的方式,還是將生活作息調整規律、養成良好的保健習慣。真正的健康源自於我們的日常選擇與行為,持之以恆,才能真正提升身體健康,達到長期的健康目標。

 

參考資料

1. 克理斯多夫.葛文根 (2011)。《身在毒中不知毒:你的身體一天吞進多少毒?》。毛佩琦。台北:智園出版。  
2. 什麼是「健康食品」?讓食品藥物管理署來告訴您|連結
3. 保健食品不是藥,吃多無妨?|連結
4. 保健食品吃了一個月感覺沒效該放棄嗎?專業醫師說這樣吃才看得出效果|連結
5. 詹姆斯‧克利爾 (2019)。《原子習慣》。蔡世偉。台北:方智出版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